棋局2024-10-19 12:04河南
“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”
解释:这是《金刚经》的开篇,表明了经文的来源和背景。如是我闻,表示这是佛陀的弟子阿难亲自听闻并记录下来的。
“所有一切众生之类,若卵生、若胎生、若湿生、若化生,若有色、若无色,若有想、若无想,若非有想非无想,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。”
解释:这句话表达了佛陀的慈悲心,表明他希望所有众生都能达到涅槃的境界,解脱生死轮回的痛苦。
“如来者,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,故名如来。”
解释:如来是指佛陀,他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既没有来处,也没有去处。这句话强调了佛陀的超凡境界。
“若菩萨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”
解释:这句话强调了菩萨的无我境界。菩萨不应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不应有对自我、他人、众生和寿命的执着。
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”
解释:这是《金刚经》中非常著名的一句话,意思是应该在心中没有任何执着的情况下生起慈悲和智慧。无住即不住于任何事物,保持内心的清净和自由。
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,则见如来。”
解释:这句话强调了诸相的虚幻性。一切有形有相的事物都是虚幻的,只有超越这些表象,才能见到如来的真如本性。
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”
解释:这句话强调了无常和空性的智慧。过去的心已经过去,现在的心瞬息万变,未来的心尚未到来,因此三心皆不可得。
“若以色见我,以音声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”
解释:这句话告诫人们不要通过色相和音声来寻求如来,因为如来是超越色相和音声的。只有通过内心的修行,才能见到如来的真如本性。
“如来所得法,此法无实无虚。”
解释:如来所证悟的法是超越实有和虚无的,既不是实有的,也不是虚无的。这是一种中道的智慧。
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
解释:这句话强调了诸法的虚幻性。一切有为法(即有形有相的事物)都是短暂的,如梦如幻,如露如电,应该这样看待。
“若复有人,得闻是经,不惊、不怖、不畏,当知是人甚为希有。”
解释:这句话强调了《金刚经》的深奥性。能够听闻并理解《金刚经》而不感到惊讶、恐惧和畏惧的人,是非常稀有的。
“如来常说,汝等比丘,知我说法,如筏喻者,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。”
解释:这句话比喻佛法如渡河的船筏,到达彼岸后应舍弃船筏。佛法是用来帮助我们解脱的工具,一旦达到目的,连佛法本身也应舍弃,更何况非法之事。
“一切贤圣,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。”
解释:这句话强调了贤圣的不同在于对无为法的理解和实践。无为法是指超越有为法的境界,贤圣的不同在于对这一境界的理解和实践程度。
结语
《金刚经》是佛教大乘经典中的重要经典,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智慧。以上十三句经文是《金刚经》中最为核心和重要的部分,涵盖了无我、无相、无住、空性等重要概念。通过理解和实践这些经文,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真理,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,实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下一篇:188枚道教法印详解